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化学化工学院梁茂:以情育人,润心筑梦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3-24 [来源]: [浏览次数]: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导师队伍建设,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学校开展了2024年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评选工作,最终评选出20名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10名优秀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希望全校教师以榜样为引领,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以“七新”改革为导向,以实新行动为抓手,扎根科研沃土,不断开创“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中彰显天理担当。让我们共同领略优秀研究生导师风采吧!

梁茂,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有机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等领域,在有机光敏染料、有机空穴传输材料、多功能有机材料的制备及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及多项横向研究。在Angew.Chem.Int.Ed.、Adv.Funct.Mater.、ACS Energy Lett.、Chem.Soc.Rev.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引用高达15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2016年被评为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17年被评为天津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18年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D-π-A型三芳胺类光敏染料的构筑与光伏性能研究,第一);2020年被评为天津理工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2024年提名天津理工大学最美教师。主讲《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等课程。

扎根科研沃土,点亮出彩人生

他制备了系列三聚茚基光敏剂,研究了其光伏性能,为基于钴基电解质的高效光敏剂的设计、合成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对深入理解DSSC光—电转换基本过程与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性地发展了系列杂化型无甲氧基供电基团,用于构建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杂化型无甲氧基供电基团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空穴分子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以及空穴传输性能,进而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该研究为新型空穴传输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提高PSCs工作稳定性提供了新思路。采用非共价构象锁(OSNC)的有机半导体构筑高效稳定空穴传输材料(HTM),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同心筑梦前行,润心育人成长

他秉持“以情育人,润心筑梦”的育人理念,积极承担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与责任,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教学科研工作。在理论讲授环节,他注重把晦涩难懂的理论同鲜活生动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他亲自带领学生做实验,细致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工作汇报并制定工作计划,以培养学生做研究和善于做研究的能力。在项目实施环节,他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他积极倡导学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合作共赢意识。他乐于和学生畅谈人生、讨论哲学,分享人生智慧,为学生毕业后能够稳步前行奠定了坚实的“软件”基础。自2012年以来,他先后培养了40名研究生,其中4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10名学生进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例如:程华博士目前已成为哈佛大学博士后)。进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也备受所在单位赞誉,逐步成长为公司的骨干力量。